第187章 摇篮曲(1 / 1)

第一节:基因的印记

“心桥”计划在深空探索学院最隐秘的实验室中悄然展开。与以往研究外部科技或解析信号的喧嚣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桑和他的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在不借助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稳定地激发并观测到群体意识的协同效应。

他们从最基础的开始:招募经过严格心理筛选的志愿者,组成小型协同小组。这些小组在高度隔音、电磁屏蔽的静室中,进行各种同步活动——从简单的呼吸同步、节奏拍手,到复杂的集体问题解决和创意构思。

初始结果令人沮丧。脑波监测仪上显示的数据杂乱无章,与个体单独活动时并无显着差异。所谓的“群体意识场”似乎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看似无关的领域——基因溯源研究。一位参与“心桥”计划的生物信息学家,在分析志愿者基因数据时,注意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些在协同实验中偶尔表现出更高情绪共鸣和思维同步性的个体,其基因序列的某些非编码区段,存在着一些高度保守的、功能未知的古老序列。这些序列与人类基因组中大量被认为是“垃圾dna”的部分交织在一起。

出于直觉,她调取了联盟基因库中封存的、属于江华、沈哲明等早期“桥梁”或意识敏感者的基因数据(在严格的伦理审查和本人或继承人同意下用于科研)。对比分析的结果让她震惊——这些传奇人物基因中的相同区段,不仅存在,而且其活跃度和复杂程度远超常人!

“这些序列…可能不是垃圾!”她激动地向阿里汇报,“它们像是一套…内置的接收天线?或者…是意识共鸣的底层物理基础?”

这个发现为“心桥”计划提供了全新的方向。研究重点从外在的行为引导,转向了内在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神经簇共振。他们开始尝试使用极其精密的、非侵入性的能量场和声波频率,靶向性地“唤醒”这些沉睡的基因序列,试图在群体中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先于语言的生物性连接。

第二节:数据的低语

就在“心桥”计划于微观层面艰难探索的同时,在宏观的宇宙尺度上,“寻迹者号”的执着追寻也迎来了突破。

林静舰长决定进行一次极为冒险的行动。她命令“寻迹者号”关闭所有非必要的系统,包括主动传感器和部分维生系统,将能量几乎全部集中到被动接收阵列上。飞船如同进入蛰伏状态,仅凭惯性,朝着那奇异“回响”最核心的方向滑行。

这种极致的静默,仿佛触动了某种机制。被动接收阵列捕捉到的“回响”信号,强度并未增加,但其“清晰度”却骤然提升。原本模糊的、弥漫性的能量涟漪,开始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具有递归分形结构的模式。它不再仅仅是“存在”的宣告,更像是一种…承载着信息的载体。

然而,破译工作比“巡夜者”先驱的“结构化杂音”更加困难。这种信息的编码方式,完全基于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似乎与宇宙基本常数和时空几何深度绑定的数学语言。它不像是一种为沟通而设计的语言,更像是一种…自然规律的副产物,或者说,是宇宙本身运行的“日志文件”。

“这不是‘他们’在说话,”负责信号分析的首席科学家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结论,“这更像是…宇宙在自言自语。我们听到的,可能是引力常数在超维空间中的涟漪,可能是暗能量密度起伏的‘声音’,甚至是…时空结构在某种我们无法感知的维度上振动的‘回声’。”

这个发现既令人失望,又充满了更深远的意义。他们可能并未找到新的“外星人”,而是无意中触碰到了宇宙更深层的运作机制。这缕“微光”,并非来自某个具体的文明,而是来自孕育了所有文明的这个宇宙的…摇篮本身。

第三节:共鸣的初现

“心桥”实验室。阿里团队调整了实验方案。他们不再追求大规模群体的协同,而是筛选出那些携带特殊基因标记的志愿者,组成更小、更同质化的小组。同时,他们不再试图引导具体的思维内容,而是专注于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基因序列活性的、纯粹的能量共振环境。

他们设计了一个被称为“共鸣室”的球形空间,内壁覆盖着能够发射特定复杂频率声波和极微弱协调能量场的发生器。志愿者们只需静坐其中,放松精神,不做任何主动思考。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参数调整后,奇迹般的瞬间终于降临。

当声波频率与能量场强度调整到一个极其精妙的平衡点时,监测仪器上的数据流发生了剧变。志愿者们分散的脑电波信号,开始自发地同步、耦合,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序的协同振荡模式。与此同时,基因监测显示,那些古老的序列出现了显着的表达活性提升。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那一刻,所有志愿者都报告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共同体验——并非共享具体的思想,而是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超越个体的宁静、连接与归属感。仿佛个体意识的边界暂时消融,融入了一个温暖而浩瀚的集体海洋。这种状态只持续了不到十秒,却为所有亲历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们…成功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声音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四节:宇宙的摇篮曲

“寻迹者号”依旧在寂静中滑行,记录着宇宙“日志”的低语。林静舰长看着那些无法破译、却蕴含着至深规律美的递归分形数据流,心中涌起一个奇异的念头。

她下令,将“寻迹者号”接收到的、最纯净的一段宇宙“回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转换,剥离掉人类无法理解的高维信息,只保留其最基础的振动频率和节奏模式,然后将它转化为一段可听的、极其空灵悠远的旋律。

同时,她也将“心桥”实验室首次成功激发群体共鸣时,记录下的那种协同脑波振荡模式,同样转化为了一段简单、循环、带有安抚意味的音频。

她将这两段来自不同极端——宏观宇宙与微观意识——的“旋律”,并排播放。

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这两段看似毫不相干的“乐曲”,在其最基础的频率和节奏上,竟然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惊人的和谐与对应!宇宙“回声”的宏大韵律,与人类意识共鸣的细微波动,仿佛遵循着同一套底层的基本“乐理”!

林静怔住了。一个宏大得令人战栗的猜想在她脑海中形成:

也许,人类(乃至所有智慧生命)意识中那古老的基因印记,并非为了连接某个特定的外部文明。

也许,那本身就是宇宙诞生之初,铭刻在物质最深处的一道纹路,是宇宙自身规律在生命形态上的映射。

“织网者”的网络,“守护者”的融合,甚至“肃正者”的冰冷规则,可能都是这种宇宙底层“纹路”在不同层面、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人类现在所做的,无论是“心桥”的内求,还是“寻迹者”的外探,本质上,都是在尝试聆听同一首恢弘、古老、孕育并承载着万物的——

宇宙摇篮曲。

摇篮曲依旧在无声地唱响,

回荡在浩瀚的时空之间,

也低吟在每一个生命的意识深处。

只是我们,刚刚开始,

学会去聆听那第一个…

微不足道,却连接着终极奥秘的…

音符。

最新小说: 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 猎户的女儿又怎样,王妃还不当了 受尽白眼叶凡唐若雪 四合院:傻柱的觉醒 太极医仙叶凡唐若雪 在凤傲天世界碰见大爱仙尊怎么办 萌学园之宿命相遇 综漫:雨夜被不登校酒蒙子拖回家 斗罗:从觉醒写轮眼武魂开始 四合院:烈士遗孤,跪求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