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撬墙角(1 / 1)

第644章撬墙角

陈荣美并非是在这儿给江弦下套,他的确是实话实说。

为啥嘉禾、金公主、德宝三家院线公司被誉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三驾马车呢?

因为他们几乎拢断了整个香港电影行业,而能实现拢断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自产。

邵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初期,香港影坛一度的大哥大邵逸夫渐渐萌发了退意。

这是因为在70年代,伴随着其它国家电影行业“独立意识”纷纷崛起,被誉为东南亚乃至亚洲电影出口基地的香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邵氏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首当其冲。

先说省里,省里搞出了非常严格的电检制度,凡内容敏感,诸如“宣扬迷信”、“描述罪恶过程过详”等皆有被禁之危。

“邵氏”电影懂的都懂,当时“邵氏”和“嘉禾”电影往往会预备两个不同版本的拷贝,其一在港上映,其二则在修改过敏剧情后,才敢交与省里片商发行。

然后是印尼,忽然要支持本土电影,抵制进口电影,他们实行了配额制度,逐年收紧进口电影的配额,这一招非常有效,1972年还有七百多部进口电影,到了1978年已经只剩下一百部了。

新加坡为鼓励本地制作、限制进口电影,他们直接提高电影进口税。

当时一般的华语片卖给新加坡的价钱大概是30万元,其中10万元都要交给新加坡抽作税款。

而为避免买卖双方逃税而在文档上降低影片价钱,新加坡还规定利润超过一定数额后,利润的四成必须被收缴为税项。

此外,新加坡同样有着严格的电检制度,就说1977年,大约四十多部进口电影都在新加坡被禁映。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差不多,为了保护本土电影工业、限制电影进口,同样引入了一系列的限额及关税。

而且他们直接立法,严格规定戏院必须交替放映外来及本土电影。

此外呢,马来西亚还创建起专门放映本土电影的戏院及院线,保留国有化权利,让政府有权创建特殊部门统一管理外来电影的进口、运输及发行,而被认定有宣传意识的影片也可被禁。

同样是1976年,十多部港台电影都被禁映,为减少进口电影的流通量,电影的拷贝数目也受限制。。

这可太狠了,直接扩大了将近15倍!

在此之前,香港电影输入泰国通常是港方片商与泰方院商直接交易,买方先付20的订金,一直到上映后才付足馀款,然而新税制直接打击了这种合作关系。

所以,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再加之电视行业的兴起,邵逸夫忽然不想玩了。

1983年邵仁枚中风,到了1985年逝世,只剩下邵逸夫一个人孤军作战。

这种情况下,“邵氏”股权易主。

而随着邵氏制片经理黄家禧离职,转投杨群的“银凤影业”,邵氏又雪上加霜,干脆将旗下的四家旗舰戏院翡翠、文华、黄金和宝声出租给富商潘迪生新成立的“德宝院线”,为期3年。

同年又宣布1986年的制片量由原来的30至40部减至6至8部部。

之后就是不断的减包袱,邵氏馀下的10家戏院继续改投“德宝院线”。

到了去年,曾经辉煌一时的“邵氏院线”作为一个整体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随着邵氏的退出,加之独立制片班底相继被大公司与院线“招降”收用,院线公司的重要性愈发提升起来,这种以院线为基础,然后自产自销的秩序慢慢被巩固起来。

经营院线的公司不仅成了电影制作的投资者,还是电影的放映方。

德宝租用了邵氏的院线,最先组成自己的阵营。

其他人嗅觉也不差,嘉禾、金公主、左派的双南院线,纷纷组建了自己的阵营。

嘉禾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制作量虽然不及邵氏,但在发行业务上十分活跃,他们平均每年发行10多部电影,剩馀档期则成为独立制作电影的重要上映窗口。

在电影制作上,“嘉禾”主要扮演投资人或是贷款人,很少直接参与创作及制作管理,风险则由制片人承担。

最经典的就是嘉禾和李小龙合作,他们实行包底分账,也就是给演员一笔基本片酬之后再分红,因此诞生了李小龙的“协和”、许冠文的“许氏”、洪金宝的“宝禾”、成龙的“威禾”等众多卫星公司。

金公主的母公司是九龙建业,“九龙建业”实力非凡,操控了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将近30的股份,雷觉坤的雷氏家族和郭氏家族之间经济联系联系。

早期的雷觉坤旗下有丽声、乐声凯声、华声戏院,他以此为基础,再租用或以合约形式联合十多家戏院,也很快成立了一条专门上映华语片的金公主院线。

但是和嘉禾不一样,金公主最初纯粹经营院线业务,并不染指电影制作,影片发行主要是思远、协利、兄弟、立人等公司帮忙。

为了吸引片商排片,雷氏干脆把以前影片不达最低票房,片商需包底的惯例取消,诚意非常明显。

但片商们其实还是看不上金公主,只是由于嘉禾声势强盛,独立制片公司出品的影片排不上嘉禾院线,因此才转往金公主院线。

因此金公主的弱点就在于片源不稳定,也被业内讥笑为“玻璃院线”。

后来金公主一看这样不行,赶紧扩展起制片业务,先投资控股新艺城,后来更直接成立金公主直属的制片公司。

总之,三大院线都完全能实现自产自销,所以香港的小独立制片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我自己家里一大堆电影,为什么要把你的电影安排在黄金档期呢?

所以陈荣美说的是一点儿没错。

如果没有国外的热钱流向你,全香港找不到一家投资人会让你做小卡斯电影。

因为全香港都是三大院线的地盘。

“之前不是没有小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制作的影片,这些电影都是些小卡斯片,在香港以外的市场基本没有什么票房号召力,因为公司的规模太小了,而在香港本土,也拿不到三大院线的好档期。”陈荣美缓缓说道。

“可现在的香港不是还有第四条院线么?”

江弦微微一笑,也不再遮掩,“外资不是什么问题,现在香港就象个聚宝盆,海外有多少热钱想涌进来,这一点陈老板你比我更清楚。”

“嗯”

陈荣美默不作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到影市内潜藏的海外资金十分充裕,供片甚有保障,他也不会从金公主独立出来搞一条新宝院线了。

“陈老板,我且问你一个问题。”江弦开口道。

“你讲。”

陈荣美放下茶杯。

“新宝为什么不学三大院线,拉拢一众卫星公司呢?”江弦淡淡说道。

“”陈荣美和江弦对视一眼,心里有点儿不淡定了。

所谓卫星公司,也就是许冠文的许氏、洪金宝的宝禾、成龙的威禾还有新艺城这些电影公司,他们就象是一颗颗围绕着三大院线卫星旋转的一样,充当三大院线的片源供给。

可新宝自成立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家所谓的卫星公司。

“我相信陈老板也看出来,卫星公司制度弊端明显。”

江弦自顾自的开口,“陈老板试想一下,若是将来外资能在香港影市顺利涌入,流通畅旺,那么制片公司和院线之间的合作会增加多少变量?

香港苦三大院线久已,如今多了一个新宝,多少的中小型卫星制片公司便有了离家出走的底气?将来再有一个旧宝、老宝留给制片公司选择的馀地便更多。

所以与其花大力气养一家家卫星公司,照我看,还不如直接帮外资与独立制片公司牵线搭桥。”

“”

陈荣美看向江弦的眼神变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真是刚从内地过来的么?

怎么会这么懂?!

刚才他快速思考了一下江弦的话,发现真的是江弦说的那样。

卫星制片公司总归是靠不住的!

另一边,傅奇也有些惊讶的看向江弦。

他是演员出身,但同时也是一名商人,或者说他的主要身份是一名商人,而从他的角度来看,江弦对香港电影行业确实有着一番不俗的远见。

毕竟以如今的电影格局,任谁都不敢说三大院线的卫星公司制度是不牢靠的,因为正是这样的卫星电影公司制度,成就了三大院线的地位。

但江弦就敢这么说,而且直言不讳,关键这话一想还真不是乱说,真的有道理。

这就很不可思议了。

能有这样一番思考,不仅需要商业头脑和高瞻远瞩的目光,更是要对香港电影有着绝对的熟悉。

而江弦,显然是把功课做的十足,同时又足够的聪慧,这才看到了就连三大院线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这一点,那就是谁能提供更优厚的条件,卫星公司就会转而去依附谁。

“我今天来见陈老板,一是和陈老板交个朋友,二是表达我对新宝的看好。”

话已至此,江弦也不用再藏着掖着,端起酒杯递向陈荣美,“将来若是有电影送去新宝,还请陈老板不要吝啬,大家和气生财。”

“如果是江先生的电影,我相信新宝没有什么吝啬的理由。”陈荣美也端起酒杯,新宝刚刚成立,他正苦于片源紧缺,虽说江弦这电影公司在香港连个影子都还没有,但就冲着江弦的名字,他也没道理不去交好这么一个堪称票房收割机的角色。

待此局结束,受傅奇邀请,江弦和朱琳坐上傅奇的车子,又去到傅奇的家中。

路上傅奇不忘和江弦打听要来香港从商的一些细处,对他来说,一位内地的作家跑到香港来做生意,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面对这位老前辈,江弦也没什么好收敛的,所谓锋芒毕露,此刻正是要露一露的时候。

毕竟你若不是看上去像可以扶一把的样子,那谁又会愿意帮你呢?

“冯秉仲是雷觉坤金公主院线的大股东,陈荣美亦是金公主的股东之一,他俩从金公主独立出去,我看原本三大院线根基最浅的金公主处境可就相当不妙了,更别说他们的重要片源新艺城旗下七人又各闯天下,当年新艺城能迅速崛起,靠的是七人组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如今徒留一个黄百鸣在金公主,恐怕是孤掌难鸣”

新艺城是香港电影的一个传奇,也是金公主投资的最重要的卫星公司。

从1980到1990年,新艺城的电影整整火了十年,鼎盛时期曾逼得势如水火的老牌寡头邵氏和嘉禾不得不联手共同对抗。

他们的《最佳拍档》系列曾经在1982到1984年连拿香港票房冠军三年,实现三连冠。

另外还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开心鬼》《鬼马智多星》《搭错车》这一系列代表影片。

前面都不说了,光说《搭错车》吧,一首《酒干倘卖无》至今还是ktv必点金曲。

而新艺城的支柱便是“新艺城七怪”,也就是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组成的七人创作小组。

这七个人堪称香港影坛超强阵容,而且是空前绝后的七人组,高矮胖瘦、有男有女、胡子光头

总而言之,正是这奇形怪状的七个人整天没日没夜度桥想剧本,这才致使新艺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惜后来因为创作理念和收入分配问题,七怪各自有发展。

曾志伟去台省拍戏退出,添加洪金宝的五福星。

徐克和老婆施南生自立门户,成立“电影工作室”,作为创意主力的他一走,新艺城的半壁江山倒塌,连续三年站在香港电影票房第一的新艺城在84年退下神坛,将冠军拱手让给对手嘉禾。

总而言之,如今的新艺城已是四分五裂,再不是当年创意爆棚,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戏剧性的是,作为创始人的麦嘉前不久竟然带着自己的招牌投奔洪金宝,拍了部《最佳福星》,成立了新的电影公司。

因此,傅奇一听江弦的话就明白过来了。

这小子恐怕是要撬新艺城的墙角

(本章完)

最新小说: 萌兽驾到,京圈大佬集体翘班洗奶瓶 嫌我不孕?另嫁京圈首富一胎又一胎 末世战域国术机甲 随亲爹入赘,我靠吃软饭稳坐团宠 执掌大权 超神黄金指 谈判桌上掀桌子,列强哭着喊列强 七猫编辑部醉后点评 徒手打造虫族的我,成了万族主宰 影后难撩